600余吨的背后是一个“隐形战场”

  传染病疫情的防控通常有三道门,一是人员流动、二是医院、三是医疗废物回收处理。新冠肺炎医疗废弃物包括卫健部门指定的定点医院和发热门诊、留观点产出的医疗废弃物,一旦未安全处置,就极可能会引起二次污染,致使疫情的进一步扩散。

  截至3月7日24时,孝感新冠肺炎确定诊出的病例3518例,治愈出院3024例,死亡病例125例。

  在孝南区东山头医疗废弃物处置点,操作工人对从新冠肺炎定点医院、发热问诊、隔离点收集的医废垃圾,通过高温蒸汽、焚烧、微波三种方式来进行灭菌消毒,达到无公害处理标准。

  下午3点,记者跟随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,首先来到东山头产业园区附近的孝感中环公司,疫情暴发前,该公司是孝感唯一的医疗废弃物处置单位。

  进入处理厂区前,记者和工作人员都进行了“全副武装”,穿上防护衣、佩戴口罩、手套,还有鞋套等。

  孝感市生态环境局主要负责人说:“所有人员进出厂区前都一定要做好严格的保护措施。厂内设立管制区,非相关作业人员不得入内。运输车辆出入厂时,司机和运输人员都要进行体温测量,体温显示正常,运输车辆和运输人员消毒后才可进入。卸料、车厢、上料、出厂前,运输车辆要经过多次消毒,每一个环节都要确保细致而充分。”

  走进厂区,记者看到,沿道整齐地摆放着一个个规格统一的黄色塑料箱,“这是医疗废物周转箱,来自医院、发热门诊、留观点的医废垃圾都是通过这一个箱子转运到这里来的,每个箱子上都贴有废物的分类标签。”市生态环境局主要负责的人介绍说,这些医疗废弃物包括涉疫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,按照有关法律法规,必须有两层医疗废物专用袋包装,转运中一定要使用医疗废物周转箱进行密封。

  来到操作车间,记者并未闻到垃圾刺鼻难忍的气味,也未看到堆积如山的景象。孝感中环公司副总经理龚力指着一台大设备,向记者介绍说,“这是高温蒸汽灭菌处理设备,收集到这里的医废垃圾进入该设备后,通过134℃、45分钟的高温消毒处理,接着进行破碎,整一个完整的过程90分钟,最后再将已灭菌消毒的垃圾转运到垃圾处理厂进行填埋。”

  除高温蒸汽灭菌处理外,还有焚烧、微波处置两种解决方法。在距离中环公司仅300米左右的另一个临时被征用的处理点——同兴五金产业园厂区内,记者看到,两台焚烧炉正冒着熊熊火焰。

  龚力说,“医废垃圾通过专用炉焚烧,温度可达1000℃以上,病毒自然被消灭掉了。”在这个处理点,记者发现,还有两台更高端先进的设备就是微波处置。据介绍,原理是微波灭菌,只是操作起来更自动化一些。

  疫情暴发后,医疗废物不断激增,为了及时的处置医疗废物,除东山头的这两个处理点外,结合真实的情况和需要,市生态环境局及时向市政府建议在大悟、汉川还分别增设了一个处理点。

  “疫情前,中环公司仅2台设备在运行。疫情发生后,临时增设的3个处理点又增加了9台设备。”市生态环境局主要负责人说,虽疫情的发展,涉疫医疗废物数量一直在增加。尤其到了2月中旬,涉疫医废垃圾日产生量激增到20吨以上,持续高位运行,让处置工作面临着前所未为的巨大压力,为了尽可能的做到“日产日清”,操作工人两班倒,11台设备24小时不停作业。

  “这4个处理点就是我们孝感环保人抗疫的主阵地、主战场,为了打好这场战疫,坚决守好阵地,面对可能被感染的高风险和诸多困难,我们所有干部和工作人员为此付出了很多。”该局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。

  疫情前,中环公司设计日处置医疗废物5吨/天,我市的实际产生量在3吨/天左右。突如其来的疫情,让所有人措手不及,医废垃圾激增,现实问题凸显。

  1月下旬,疫情暴发,孝感确定诊出的病例和疑似病例数量呈上涨的趋势,孝感各大医院、发热门诊每天产生的医疗废物数量成几倍的速度增长,已远远超出日常水平,由于疫情产生的大量医疗废物具有较强的感染性,根据生态环境部有关通知要求,涉疫医疗废物须当天尽快处理,暂存不能超过24个小时。

  面对重重困难,突围的唯一办法是“扩能”,增加处置能力。可是正处春节期间,加之疫情最严管控,设备、选址、人手、材料、运输、防护物资等等,这些环环相扣的硬件和软件,就像是战场上的一个个“碉堡”,且都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逐一解决。

  战役打响后,孝感市生态环境局上下一盘棋,局党组带领所有工作人员迅速进入“战时状态”,主动迎战,想方设法化解各种困难。

  应急处置能力频频告急,孝感市生态环境局党组积极主动向省厅和市委、市政府汇报,同时广泛动用各种资源对外求援。经过不懈努力,先后争取到湖南、天津、河南等地援助设备9台,使我市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能力增加到40吨/天。

  同时,未解决医废专用转运车辆、医废专用转运箱及专业收集转运人员严重缺乏,导致医疗废物转运不及时的“棘手”问题,还积极争取到中华环保基金会捐赠医疗废物转运车8辆、医疗废物周转箱1800个;积极协调河南、广东、深圳等环保专业公司,以及孝感市公交公司等单位支持专业方面技术人员近20人;积极争取上级和社会捐赠的16批次,包括10000口罩、5000多件防护服、600多升酒精消毒液等一大批防护物资。

  设备、物资解决了,找寻操作工人也可谓是“艰难”。面对堆积如山的医疗废物,想到那是新冠肺炎病人和死人用过的针管、口罩、生活用品,刚踏进厂区的工人立马就反悔了,摇着头说:“2千元一天,2万元一天也不能干,钱重要,命更重要!”一批批人来了,一批批人又走了。经过局领导反复做思想和防护保障工作,到了第二十一批,才终于有人愿意留下来。

  当大家还沉浸在新年阖家欢乐的节日氛围中时,为了寻找医疗废弃物处置设备中缺少的一个部件,大年初三晚上八点,市生态环境局干部陈嘉能、刘锐开着车,把孝感城区沿街的经营店铺寻了个遍,特殊时期,他们只可以通过店铺招牌上的联系方式,一家家的打电线个多小时,数十个电话后,才终于联系到一家愿意帮忙的材料商。

  为保障捐赠设备尽快安装调试,外地驰援企业能够最快速度的适应投入生产,市生态环境局党组安排廖明杰、杨光灿、王善3名同志,24小时驻点医废处理企业现场办公……

  每一台设备从争取到落实,每一辆运输车的接收,每一个人员的到位,在平时看似简单的工作,在这个“封城”的特殊时期,都要经历多次的反复和大量的协调工作,其间凝聚了孝感环保一班人无数的辛劳和汗水。

  “截至目前,全市已累计处理医疗废弃物600余吨。近几日来,收集处置量已呈下降趋势,说明疫情在好转,这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。而最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,在确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同时,孝感市生态环境局机关、4个处理点无一例确诊或疑似病例。”市生态环境局分管负责人如是说。